高周轉下的“突圍戰”
2018 年黑馬成色十足,千億軍團的黑馬勢不可擋。
中國房地產企業2018年亮麗成績單,規模依舊保持快速的增長,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最為代表性的不是TOP10這些大房企,而是來自中小型勇猛的黑馬型房企。
百強房企中上坤置業以345%增速領先,銷售規模增長翻倍的房企占據了百強房企的10%,弘陽地產、敏捷地產以119%、115%的增長緊隨其后。從增長超過50%的房企來看,百強房企中有45家,增速超過70%的房企有28家。
2018年黑馬房企最大的看點當屬擠進千億陣營的新秀,歷史上前所未有在一個年度之內,有13家房企攜手晉級千億陣營,與2016年的12家、2017年的17家房企相比,2018年千億房企俱樂部擴大到30家。
在此輪房地產調控背景下,中小型房企的窘境和壓力越來越大,龍頭房企已經占據至高位置,TOP3進入5000億元俱樂部,十強房企2000億元俱樂部,強者愈強的行業規律,從某種層面給后進生的競爭空間提出了挑戰。
相比往年市場談及的話題,2018年高周轉談及更多,在資金、土地與銷售同等均勢情況下,高周轉的速度決定了房企的賽跑身位。萬科在2010年之后提出的“5986”原則,即拿地5個月動工、9個月銷售、首月售出八成、六成產品為住宅,周轉速度多年來在行業內保持領先。此后碧桂園提出“456”高周轉模式,即4個月開盤,5個月現金流回正,6個月滾動到下一個項目,高周轉一度被行業大討論。但是規模擴大唯“高周轉”不二法則,此輪房企的黑馬祥生地產、中梁控股、中南置地都無外乎對項目周轉速度均有較高的要求。
新城控股:3年7倍增長
新城控股作為2018年度大黑馬,銷售規模從2015年319億元、2016年651億元、2017年1265億元到2018年2204億元,實現了大跨越式的跳漲,三年增長速度分別為104%、93%、74%,近三年平均增長90%,近乎實現每年翻一番、兩年四倍、三年七倍增長。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在多個場合表達對于規模的看法,“在未來的幾年當中,有規模才有江湖地位,有江湖地位才有話語權。”新城控股的打法秘訣來自精準的城市布局、高周轉運營能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以及激發內部潛能的項目跟投機制。
祥生地產:小型房企逆襲
起家于紹興的浙江房企,2014年將總部遷址杭州,重倉蘇浙皖三四線城市,名不見經傳,在近四年時間里,從百億規模的房企迅速壯大到千億規模。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14年銷售規模90億元,2015年109億元,2016年180億,2017年、2018年近乎翻倍實現620億、1029億元。
祥生打法深耕蘇浙皖,布局20余個城市、5至8個一二線城市。祥生總裁表示,小型房企突出重圍只有做大規模。2017年升級“36781”快周轉策略,提出“25710”策略,即2個月內動工、5個月內開盤、開盤當日銷售去化70%、10個月內現金流歸正,這為祥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撐。
中梁控股:“456”模式加持
走出浙江的中梁控股,拿到2018年1288億元規模的好成績單。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銷售規模快速增長實現翻番,從168億元、337億元、758億元到千億元規模,中梁用了四年時間。
中梁控股董事長兼總裁楊劍曾對媒體表示,“如果布局一二線城市是開大奔,布局三四線城市是開寶馬mini。你開10輛大奔,我開50輛寶馬mini,我還是大有機會的。”中梁mini的發動機就是“456”高周轉模式和項目跟投機制與激勵機制。中梁目前已經啟動在香港上市,未來兩年進入20強沖擊10強。
中國金茂:產品不止“快”
以“金茂府”系列產品享譽地產圈的中國金茂,從2014年215億元、2015年301億元、2016年485億元、2017年693億元,到2018年踏進千億俱樂部實現11280億元。
曾經擊退一眾開發商,“一戰成名”拿下北京廣渠路地王,在大小型房企一路快跑的節奏下,金茂不但堅持項目80%以上的去化速度,更大限度地提升高端產品的溢價,作為中國金茂的IP級產品,金茂府系列的錘煉讓其產品定價占位處于領跑身位。
新力地產:連續三年每年翻兩番
總部位于南昌的新力地產,2017年遷址上海,邁開全國化發展之路,銷售規模也進入開掛行列。從2015年至2017年銷售總額36億元、162億元、428億元,到2018年887億元,銷售增速近三年平均每年以翻兩番的姿態向上躥升。
雖然不是千億俱樂部成員,但是后進生的擴張速度不遜于上面四個,從2015年南昌單一城市起家,到2018年湖南、湖北、江西、廣東、江蘇、上海、浙江七個省份超過15個城市。作為一個非典型房企的擴張之路,新力的果敢和快速擴張之勢成就其現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