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價去年上漲17.2% 節前醞釀新地王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網站最新的經營性用地出讓公告顯示,分別位于朝陽區北土城中路北側以及將臺鄉駝房營村的兩宗地塊即將于本月下旬出讓,方式分別為招標和掛牌出讓。其中將臺地塊東至規劃將臺東路,南至規劃亮馬河北路,西至電子城小區東側規劃路,北至規劃酒仙橋南街——作為新年北京首塊出讓宅地,預計將成為全年土地市場的風向標。另外位于大興區黃村鎮和生物醫藥基地的兩宗地塊也將于2月初掛牌競價。
據中國經濟網住建頻道記者了解,2015年北京共出讓109宗土地,相比去年減少了32宗,土地成交量也創造了近8年的新低。然而由于地王頻現,京土地市場2015年內攬金數額創下了新高。
“地王”現象是2015年樓市的熱門話題,它代表著標桿房企躲避三四線城市明顯過剩的風險,下注一線城市的經營舉措。由于資源和資本的集中,一線城市地產市場總體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報告指出,2015年在中央促消費、去庫存的總基調下,房地產供需兩端寬松政策頻出,市場成交量價穩步回升,行業運行環境顯著改善,房價由2014年的下跌轉為上漲。但因庫存壓力不同,不同城市間房價仍表現分化。報告顯示,2015年百城房價累計上漲4.15%,其中,一線城市全年累計漲幅高達17.2%,其中深圳同比漲幅高達38.65%,上海和北京分別上漲15.32%和9.17%。
近期各大房企2015年全年銷售業績陸續公布,從中可以看到隨著后半年樓市回暖,房企業績整體飄紅:目前包括深圳控股、恒 大、首開股份等在內的9家房企業績同比上漲超過30%,另外,恒 大、中海、碧桂園等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恒 大更是跨進了2000億元陣營。
據中國經濟網住建頻道記者了解,雖然整體回暖,但分化現象體現在了不同房企的業績報表中:富力2015年前8個月的銷售額同比下滑了12%,于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宣布調低了合約銷售目標;但與此同時,中海地產卻在中期業績會上宣布上調銷售目標,最終則完成了1530億元的銷售額,與富力地產的最終完成業績544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評論形象地將“地王”現象比喻為房企抱著房價高企的預期而玩的擊鼓傳花,在新年之后、春節之前的樓市“冬歇期”,土地市場的熱度卻沒有下降。對一線城市資源的爭搶是否能貫穿2015和2016,中國經濟網住建頻道將跟進近期土拍熱點。